【本報訊】(記者 孫然)巴菲特作為世上著名的投資專家,一向提倡價值投資的穩健投資理念,「投資不投機」的信條聞名天下。他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擁有一隻股票,期待它下個朝早就上漲是十分愚蠢的。面對如今動輒上千點上落的動盪股市,巴菲特的穩健投資法,對香港工薪族投資者或有所啟示。
買股別指望明天就會上升
從巴菲特的投資組合來看,道路、橋樑、煤炭、電力等資源壟斷型企業佔了相當份額,這類企業一般是外資入市併購的首選,同時獨特的行業優勢也能確保效益的平穩。
大舉投資資源壟斷型企業
雖然巴菲特在近日沽清中石油(0857),但卻不斷追捧其近期的摯愛──鐵路股,並於本月3日再次增持美國第二大鐵路公司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BNSF)的785萬股股份,令其持有的BNSF股權增至17%。他指出,在柴油價格上升時,鐵路業的優勢較貨車高。
股民3罪:貪婪、跟風、投機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還強調投資者切忌貪婪、跟風、投機這「三宗罪」。譬如,上世紀60年代美國股市牛氣沖天,每個人都希望手中已經漲了數倍的股票一直漲下去,唯有巴非特在手中股票增長20%後便非常冷靜地悉數全拋。後來,股票出現大幅下跌,貪婪的投資者大多血本無歸。又到2000年的網絡概念股熱潮,雖然一些經營虧損、市盈率極高的公司,一沾上網絡的邊股價便立即扶搖直上,但巴非特卻稱自己因不懂高科技,沒有投資。一年後全球出現了高科技網絡股股災,人們才領略了股神的威力。
---------------------------------------------------------------------------------------------
11歲買股票 14歲買田地
巴菲特被稱為華爾街的「股神」,據估計目前擁有約420億美元的淨資產,位居福布斯百大富豪排行榜的第二名,僅次於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茲。巴菲特的投資能力在青少年時期就表露無遺,巴菲特11歲時已與姐姐合資買股票,至14歲時,巴菲特又用送報紙賺下來的1,200美元,買下40英畝土地,並把這些土地租給佃農。
與股神食午餐 承惠65萬美元
自從2000年起,巴菲特發起了這場年度的午餐拍賣活動,以捐助舊金山一家公益團體葛萊德基金(Glide Foundation),該基金會主要救助窮人、飢民與無家可歸的人們。投資者對股神巴菲特追捧至極,為了跟他見面並共享一頓午餐,今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莫尼什.帕波萊在拍賣網站eBay上,以65.01萬美元的成交價競得與巴菲特「撐檯腳」歷時5天的機會,創下最高紀錄,比去年中國商人段永平付出的62.01萬美元高出3萬美元。
股東大會 2.7萬人奧馬哈朝聖
巴菲特的投資旗艦巴群的股東大會一年一度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城舉行,因此每到這個時候,來自世界各地的巴郡公司股東們就會蜂擁而至,佔領了小城上幾乎所有旅館,這場被稱為「資本家盛宴」的股東大會,去年就吸引了2.7萬名股東像聖徒一樣到奧馬哈朝聖,聆聽這位世界上最著名投資大師簡單質樸卻又奧妙無窮的投資哲學和策略。
-----------------------------------------------------------------------------------------
投資金句
■第一戒律:不要蝕錢;第二戒律:別忘記第一戒律。
Rule No.1: Never lose money. Rule No.2: Never forget rule No.1
■投資是一生一世的,和天主教婚姻一樣。
You should invest like Catholic marries ---- for life.
■如果發現自己已身在洞中,最重要的是別再繼續往下鑽。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do if you find yourself in a hole is to stop digging.
■我覺得對鏡成二人就是集體決定。
My idea of a group decision is to look in the mirror.
■如果你一開始已成功了,就別再另覓他途。
If at first you do succeed, quit trying.
■我不會嘗試跳過7呎高的鎧甲,我只會找可以跨過的1呎欄杆。
I don't try to jump over 7-foot bards; I look around for 1-foot bars that I can step over.
■如果我們在能力範圍內找不到合適的,我們不會擴大範圍。我們只會等待。
If we can't find things within our circle of competence, we don't expand the circle. We wait.
---------------------------------------------------------------------------------------------
有「股神」之稱的全球第二富翁巴菲特的投資大法,成為不少人的投資「明燈」,似乎最為人津津樂道及稱頌的要算是他捐身家的壯舉。巴菲特將其8成半資產,約370億美元(約2900億港元)捐出,創下美國史上個人慈善捐款最高的紀錄。巴菲特對此認為:「做人要取諸社會,用於社會。」
捐8成半身家
近3000億元
雖然身家豐厚,現年75歲的巴菲特郤是樸素見稱。作為美國巴郡公司的董事長兼總裁,是史上以股票創富最多的人,坐擁400億美元身家,郤不愛奢華的生活。他從不要華麗服飾,不愛鮑參翅肚只愛粟米、雪糕,住屋也非又新又大的豪宅,只喜歡自己駕車。正好印證他的成功格言「儲蓄、經驗、謹慎及節儉。」
不愛豪裝 只愛粟米雪糕
巴菲特另一著名金句是「你所付出的只是價錢,你所得到的才是價值」(Price is what you pay, value is what you get)。在他心目中的「取諸社會、用於社會」同樣具有崇高價值,及高尚情操。
(轉載自文匯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